2013年6月28日,我的教學工作告一個段落,辦公室在一個星期前已經清空,所有的作業發還,全部學生的成績也已經繳交完成;我帶著一身的疲倦感,迎接茫然的未來。

一週25堂課,一堂260元,如果遇到國定假日就要扣薪水,勞健保每個月,還要扣掉一千多元。進教育圈工作的基本條件,必須是大學畢業,而鐘點教師寒假沒有給新,請假當然也沒有,最可怕的是,薪水永遠都不準時給付,時常拖延半個月甚至一個月;所以很多時候,要和朋友借錢度日。

我上課從不遲到,作業認真批改,而且評分寬鬆有鑑別度;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,保持精神但是不隨便。學生們的模仿能力很強,老師的穿著風格,也能是孩子衣著的身教,老師是某種程度的公眾人物,從事教育工作,能不謹言慎行嗎?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我比預定的時間,提早一個星期進行期末考,而學生也比我預定的時間,提早一半以上完成考試;既然已經沒有進度,加上一整個學期下來,我已經疲倦到無法振作;所以我準備了幾部影片,讓學生放鬆神經。

第一部是1953年的「靈犬萊西」(Lassie Come Home),不僅是一部好看的動物電影,也是已故女星伊利莎白(Elizabeth Taylor)的代表作之一。

以動物為主角的這類電影,對大人、小孩,都有充足的吸引力,尤其劇情主要以忠心的狗,還有愛護動物的主人家庭,遭遇挫折又重逢的故事,絕對賺人熱淚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期接近尾聲,學生累了,老師更是精疲力竭,課堂上的許多知識性單元,對於整個學期來說,也差不多足夠了。

既然上學期介紹過愛爾蘭的搖滾樂團「小紅莓樂團」(The Cranberries),那就來介紹一下,愛爾蘭的傳統舞蹈-「踢踏舞」(Tap Dance)。

「踢踏舞」在上個世紀末時,吹起一股旋風,讓全世界的觀眾趨之若鶩;首先從90年代初期的「大河之舞」(River Dance)揭開序幕,後來因為版權擁有的問題,身兼舞劇製作人及舞者,同時也是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的「麥可弗萊利」(Michael Flatley)另起爐灶,才有了後來的「火焰之舞」(Fleet of Flames)、「舞王」(Lord of Dance)及「愛爾蘭之虎」(Celtic Tiger)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基於一些個人因素,我其實是虔誠的觀音菩薩信徒;但是媽祖娘娘對我的照顧和幫助,使得我永遠銘記在心,也時常感念。

國曆五月大約是農曆的三月底,許多的宗教活動、新聞報導都圍繞著,媽祖神轎每年一度的遶境活動。在天主教國家,每年8月15日,也有個非常重要的日子,即是他們的「聖母升天日」,而這個節日,就像媽祖出巡一樣,也有所謂「遶境祈福」的儀式。

據聞媽祖慈悲善良,喜歡幫助窮苦人家,當然祂最為傳頌的,是祂為漁家的幫助,不論是祂在世的時候,或是升天為神,都是如此。媽祖信仰有一種柔美、慈善和相互幫忙的精神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紅莓樂團的歌曲「獻給我的家人」(Ode To My Family)的MV背景,是樂團在酒館表演,觀眾一邊喝酒,一邊聽著歌。

而其他單元如「西餐禮儀」、「海尼根啤酒」(Heineken)廣告等,都和酒精飲料有關,我自己也很喜歡喝酒,從啤酒到烈酒都不放過,調酒和地方特色酒,也都是我願意嘗試的範疇。

爵士樂是酒吧最喜歡的背景音樂,也是流行音樂中,較為早期的一種音樂類型。既然和學生提到飲酒文化,怎麼能不提到爵士音樂?但是我不想再提到那些,已經入土為安的爵士樂大師,那樣的入門太艱澀了!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媒體的勢力越大,人民越愚昧,因為人民往往自滿於消息的便利,卻忽略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,可能是一場騙局。

其實我認為台灣的教育,也是一場騙局;看起來很開明的教育改革,卻讓老師們和書商結盟,更是集體灌輸一些,和社會無關的價值觀、訂定一些沒有效率的懲戒原則,提供過多不合時宜的知識,讓全國的孩童,越長大越沒有信心。

從基層到高層,所有教育從業人員,難道不知道這一切的胡鬧,對國家及人民都是傷害?他們當然知道,只是不可能有人想改變,因為現狀是最舒適的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電影配樂在生活中的影響,實在是無遠弗屆;不過由於配樂工作的資料,不太容易找到,尤其我想要找到的,是由作曲家現身說法的片段。

為了我的滿足我對該專業的想像,我冒險使用美國配樂大師-菲利普葛拉斯(Philip Glass),為電影「時時刻刻」(The Hours)編曲時,所拍攝的訪問影片。我知道這部電影,較為艱澀抽象,但是我想說明的是,電影配樂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,襯托出電影主題,而這段訪問似乎是唯一,而且具有說服力的選擇。

不過我也和學生說明,雖然開頭很抽象,但是慢慢地,他們就會理解我想傳達的概念,其實很簡單。既然講到菲利普葛拉斯,當然也簡短介紹他的生平經歷;剛好下一個單元,我安排電影欣賞「楚門的世界」(The Truman Show),也是這個作曲家的眾多配樂電影之一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團體生活最麻煩的是,莫過於沒有效率;加上每個人如果堅持己見,而且冥頑不靈的話,都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。這時候,團體必須有個共同認定的權威,稍微規範言論或行為自由的限度。

「管理」,甚至是所謂的「管教」,其實大有學問;不管在團體或家庭,某些成員出現脫軌行為,造成大家麻煩時,就需要適度被管教;這種概念在貓、狗或人類,都是一樣的道理。雖然法律保障每個人的自由,但是同樣地,也保障每個人的生命安全。

取材自三個電視節目:「動物星球頻道」(Animal Planet)之「管教惡貓」(My Cat From Hell)、「國家地理頻道」(National Geographic Chanel)的「報告狗班長」(Dog Whisperer)還有「探索頻道」(Discovery Chanel)的節目「監獄新人週記」(First Weekend In)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這個主題,我想呼應,第一個學期的「花樣年華」情書考試;我記得自己在青春期,我和同學朋友最常聊的話題,除了偶像之外,還有喜歡的對象類型。從這個作業中,我好奇的是,每個年代擇偶選擇,會有怎樣的不同?

「理想的結婚對象」,是以偶像名人為主,每個學生必須介紹他的生平,詳細說明自己的選擇。他們必須準備的部分,包括:名人的職業、如何得知這個人,然後為什麼喜歡,最吸引自己的是哪個部分。

學生喜歡偶像明星,可以說是琳瑯滿目,不論古今中外,都各有喜好。我要求他們找來的,不可以是虛擬人物,但可以是國內、外或已逝的名人;等到每個人上台時,都已經準備妥當,找到適合報告的主題人選。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一個非常輕鬆的單元,我很有信心,學生們一定會喜歡這次的教材。

樂高公司(Lego)是個國際知名的丹麥玩具公司,他們有非常多忠實積木迷,這些積木迷不只喜歡蒐集,也很喜歡替玩具小人編故事,然後上傳到網路上。

為數眾多的作品中,我從中挑選出幾個比較幽默、完整,比較正面的故事;加上幾部樂高公司自己製作,大約五分鐘左右的迷你電影(Lego Mini Movie)。果不其然,不論年紀大小,學生們都非常開心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」(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)

是一部非常美的電影,關於成長、茁壯和衰老;提到愛情、歷險和家庭關係。

不過欣賞這部電影的時候,建議要有大人在一旁陪伴。並不是因為電影中,那些比較激情的內容,而是這部電影,可能會讓孩子惆悵到泣不成聲。

班傑明巴頓(Benjamin Button)一出生就是個老頭,他的人生和一般人不一樣,是倒著走的;還好他出生在養老院,所以成長的過程,看起來就沒那麼突兀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在板橋後站附近長大。

板橋後站以前有幾間西式餐廳,小學的時候,老師最常帶我們去的,是一間自助吧餐廳,還有隔幾兩街的,另一間板橋老西餐廳。

到預約吃飯的前幾天,老師就會耳提面命用餐的禮儀,除了要我們學會用刀叉吃飯之外,在取菜、服務生上菜時,應該注意哪些事情,可以讓我們吃得開心,又不失禮貌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大概捫心自問了101遍,這份報告是否對學生而言,過於吃重。

我的操作方式不難,4-5人一組,每組訂定一個台灣特色小吃,作為研究主題;除了上網查出小吃由來、產地、作法和價格之外,還必須全組實地品嚐選擇的食物。最後附上每人心得和照片,參考資料當然也要條列下來。

我深怕他們沒弄懂我的要求,關於「吃」的研究主題,我另外準備了兩個節目,作為給他們的參考。第一個是「品味新亞洲-米食料理」(Asian Diary),一個印度主持人,針對亞洲生活形態,走訪各地探討食物對文化的影響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們有一句話: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與其不停叨念跟蹤,我希望和學生溝通一種精準度,不論是作業或是上台報告;我同時希望他們理解,第一印象和自信,對於每個人來說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實境節目「搶救美髮沙龍」(Tabatha’s Takeover),主持人Tabatha Coffey本來就是個專業造型師,二十多年的髮型設計資歷,加上從實境節目走紅,很快地就有以她為主的節目。

她對於專業的要求、每一個細節的掌握,都不在話下;然而能夠準時完成,每一件排定項目,這種強調準確和敬業的精神,會使得這個人有種超凡入聖的尊榮感,也因為這樣的印象當作標竿,學生能夠感同身受,也願意自我要求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開學第一堂課,我問學生一個非常多餘的問題:「你們想要上課本的內容,還是我準備的教材?」

我自己的觀察是,大概九成的學生可以理解我的教學內容,想不想聽是另外一回事,至於有沒有學到東西,也不是我的課程保固範圍。我想我知道的是,這樣的上課方式,是我在學生時代最喜歡的。

而且學生們,其實還有其他老師必須面對,他們還是得適應,其他同事訂定的課堂遊戲規則。一開學,我把課本內容中,關於「文化討論」及「生命成長」的兩個主題做了一點簡單的介紹;而熱門主題「災難防治」,我不在課堂上贅述,畢竟每學期,政府及學校機構,都做了完善的推廣及教育。

文章標籤

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